【煤海先锋】七矿公司新强矿退休干部杜玉柱:捐资助学 善举不止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1-08-26 08:53:07
【字体:




七矿公司新强矿退休干部杜玉柱:捐资助学 善举不止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总想尽己所能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圆求学梦;他没有过多的金钱,却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捐助困难家庭学生;他衣着简朴、不善言辞,是一位平凡心中又有大爱的人,今年78岁的他二十一年如一日,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50元、100元、300元、600元、1200元资助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学生,即使退休也不间断。

二十一年来,他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尤其是帮助困难学生,他本人也记不清究竟资助了多少次、多少人,捐了多少钱,凡是力所能及的他总是义无反顾。他就是七矿公司新强矿退休干部杜玉柱。

“帮助别人是一种获得,更是一种快乐。”杜玉柱说:“我生在旧中国,长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和关爱下生活越来越好,我只想传承热心助人的优良传统、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手拉小手 真情在延续

 曾几何时,为了帮助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原新强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积极为困难职工子女建立帮困助学档案,每年都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组织全矿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为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捐款,矿领导与困难职工子女结成大手拉小手帮扶对子,开展爱心助学,这项活动在原新强矿持续开展了十年。

随着国家去产能和企业发展需要,曾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原新强矿完成历史使命,关停后整合重组,原新强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被撤销。“虽然机构被撤销,但贫困学生还在,对他们的帮扶不能停。”退休后的原新强矿关工委副主任杜玉柱决定从个人角度资助困难家庭学生,用爱心传递温暖。

原新强矿需要资助的14名困难家庭学生都是矿职工子女,原来矿领导每人资助一名学生,每年资助两次共400元。杜玉柱从这14名困难家庭学生中挑选了王庆含、谭佳怡两名最困难的由自己资助。

杜玉柱说:“过去矿领导和困难学生结成大手拉小手帮扶对子,一直从小学资助到中学毕业,王庆含、谭佳怡是其中最困难的两名学生,我会资助她们到高中、大学,随着需要费用的增加,我还会继续增加资助金额,资助他们一直到大学毕业。”

守望成才 爱心捐助困难学生

今年15岁的富强中学学生王庆含是一名矿工女儿,父亲是原新强矿的一名掘进工,因患糖尿病不能从事掘进工作,只能在家休治。为了治病,王庆含的父亲变卖了房产,母亲离家出走,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原新强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将她列为资助对象,矿领导资助她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2020年2月份,王庆含的父亲病逝,她的生活更加困难了,没有了生活来源,只能依靠亲属帮助生活和继续完成学业。今年14岁的富强中学学生谭佳怡由爷爷奶奶抚养,租住在富强村一户平房里。为了维持生活,谭佳怡的爷爷在原新强矿职工浴池从事临时工作。当时还在富强小学上学的谭佳怡被新强矿列为资助对象,矿领导与她结为大手拉小手帮扶对子。2019年,谭佳怡奶奶因癌症去世,爷爷也因身患疾病不能工作,只能扑奔在北京工作的另一个儿子。爷爷临行之前,联络上了谭佳怡的母亲,让她回到谭佳怡身边抚养,谭佳怡母亲平时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仍然很困难。

为了帮助王庆含、谭佳怡减轻生活负担、顺利完成学业,杜玉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杜玉柱都会到王庆含、谭佳怡家中看望她们,资助每人300元钱;年末时,再到她们家中看望一次,再资助每人300元,鼓励她们要不畏生活艰辛,在逆境中奋进、在奋斗中成才。爱心让受助的困难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好心人的关怀。

热心公益 小善举传递大爱心

“我上学时特别爱学习,但因家中七口人,只靠父亲当矿工挣钱养活全家,所以只能报半工半读不用交学费的学校,自己对没有钱上学深有体会。”杜玉柱说:“我尽己所能帮助困难学生圆求学梦,看到他们高高兴兴上学,我感到特别欣慰。”

退休后的杜玉柱心系企业,继续贡献余热,在原新强矿关工委任副主任,他热心公益事业,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圆求学梦。

从2000年开始,杜玉柱省吃俭用接济困难职工子女走进课堂。每当看到市、矿新闻媒体、《党的生活》杂志刊发需要救助人的信息时都会献出爱心,做好事不留名。

杜玉柱的家庭并不富裕,一儿一女都成家立业,他和妻子住在欣源居民小区一户53平方米的单元房内,每月依靠3000元退休金生活。他的妻子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常年需要服药治疗,后来又患上老年痴呆症,大小便不能自理,但杜玉柱不离不弃,对妻子精心护理、关爱如常。

“善良需要传递,虽然我的岗位变了,但我想要做的事没有变。以后,我还要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资助困难学生。”今年有着54年党龄的杜玉柱说:“在有生之年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要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杜玉柱用善心义举传递着爱与希望,续写着真诚与感动,用二十一年的爱心执著走出了一条风雨无阻的“雷锋路”……